易武新盛利号的故事 2022-07-12 07:54:33 作者:马哲峰 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 浏览:
易武普洱茶的历史上,群星云集般的众多茶号,有些茶号如同行星般熠熠生辉,有些如同流星般划过天空。时过境迁,曾经的茶号,无论是声名显赫,抑或是默默无闻,都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与故事。
壬寅年春茶季,经由帕溪河茶农兄弟范武龙引荐,前往曼腊村寻访新盛利号赵国传先生的后人。车过曼腊大街,临街一栋飞檐斗拱的建筑映入眼帘,中式门楼,门额上书四个大字“赵记茶庄”,茶庄的主人赵继良先生就是此行我们将要拜会之人。
在赵继良先生的茶室里,不意遇到了同样来自郑州的茶商,大家围坐在一起茶叙,数说起新盛利号赵国传先生的往事。赵继良先生热爱文化,家中收藏了众多的老物件,其中就有自家新盛利号的压茶石,只是已经残缺不全,他感慨道:“完整的压茶石,都被台湾的茶商买走了。”除此外,还有一把家传的靠背椅,他听老人说:当年他爷爷赵国传给同庆号加工元茶,经常坐在这把椅子上,后来同庆号刘家就送给了他爷爷。我特意让他坐在靠背椅上,拍了一张照片。过往与当下,就此连接了起来。临别的时候,方才得知,他的叔叔赵三民先生住在象明乡倚邦村的曼拱小组,于是相约下次专程前去拜访。
壬寅年孟夏,时隔一个月后,约同倚邦村河边寨的茶农兄弟陈云杰前去曼拱拜访赵三民先生。赵三民先生担任了数十年村干部,熟悉的人习惯上都亲切地称呼他赵三叔。连续数日,我们每天都去找赵三叔茶叙,听他数说父亲赵国传、母亲叶焕珍与自家新盛利号的前尘往事。赵三叔非常留心,把自己以往所获的荣誉证书都保留了下来,积攒了满满一筐。更为难得的是,他还保留下了父亲赵国传先生亲笔撰写的《易武版纳历史概况》一书的影印件。这本小书是极为稀见的文献,对于研究易武的历史必不可少,揭示了易武普洱茶史上的许多谜团。虽然只读过高小,赵三叔承继了家族的文化基因,在一个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生动而又朴实的文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将人们的思绪带到了过往的时光里。
晚清光绪年间,赵三民先生的爷爷从石屏挑着担子一路走到易武谋生。先是落脚漫洒娶妻生子,生下了一儿一女。光绪二十九年(1903),儿子赵国传出生,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患了重病,家中贫寒,无钱医治。年幼的赵国传给医生磕头恳求救治,终究未能打动医生,父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这也在年幼的赵国传心中埋下了日后习医救人的种子。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遗孀张氏改嫁,女儿送人,赵国传成了孤儿。远在石屏的叔叔听闻侄儿无依无靠,跋山涉水来到漫洒,收养了侄儿后靠着教书为生。没过几年,不幸再度降临,叔叔也过世了。继父高升喜接他到漫腊小房抚养,勤劳早慧的赵国传,年仅十五岁,边在私塾读书边任教。后来一度做过整董土司家的师爷,其教授过的土司家的一位少爷召存信,后来担任了西双版纳首任州长。
赵国传首次成婚娶了寇氏,给他生养了两个女儿。赵国传也跟随继父学做茶叶生意,有一种说法:清光绪末年,高升喜创办了新盛利号,赵国传是从继父手中继承了茶号的生意。还有一种说法:赵国传起先是给同庆号加工元茶,后来自行到越南莱州去推销,获知必须得有自己的号牌,民国二十二年(1933),赵国传创办了新盛利号。约当此际,他二次成婚娶了竜得末代土司的长女叶焕珍,先后又生养了六个子女。
赵国传亲撰《易武版纳历史概况》书中记述:自民国六年(1917)起,经由越南莱州、河内销往香港、广州的商路便利,易武茶大量放销,达到二千五百担上下。漫腊本地所产之茶,由数家合并揉造打一牌记。各户买养驮牛数头,凑帮合赶放销,所得利益大家都均分,不似他村归号家独享。每年出产元茶五百来担的漫腊,除易武大茶号外,生活冠于易武各村。
文中还记述:自民国十年(1921)以后,茶价逐年见涨,极高到每担七八十元法国币。至中日战事起,茶价逐年下降。一则为政府外交不好,再则为法帝之币大涨,茶价每担只得八九元法国币,年年折本。至民国三十年(1941),就停止采收放销,茶园完全荒芜。
民国二十五年(1936),赵国传一家遭遇大难。事件的起因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赵家接待的客商遭遇歹徒抢劫殃及所致;其二是土匪预谋抢劫赵家。在赵三民先生的叙述中:当年父亲从莱州卖茶回来,母亲闲聊说给邻居听。赵家挣到钱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土匪的觊觎。当地与石屏的土匪勾结,持枪破门而入,打死了来赵家谈生意的一位外地老板、住家的两个工人和大娘寇氏,来家串门玩耍的一个小娃娃也挨了一枪后侥幸逃脱,赵国传连中七枪后受伤昏迷在地,叶焕珍被捆绑起来毒打后受不住交出了家藏的钱财。说到伤心处,年逾古稀的赵三民先生忍不不住失声痛哭:“我可怜的娘啊!”赵三民先生的舅爷听到枪响敲锣求援,土匪得手后逃之夭夭。赵三民的大姐当年只有十六七岁,脚面上也挨了一枪,直到几年过后,用手将子弹头抠了出来。
遭此劫难后,赵国传从此瘫痪。或许是自幼时起接连遭遇人生磨难,使他有着超越众人的承受力。儿时父亲因病而殁,年少时就研习医药。被难后转而致力于钻研医术,转而成为一位享誉当地的名医。赵国传医德高超,仁心仁术。一次,曾用枪打伤他的高姓土匪病危,他家人来求救,他不计前嫌,精心将其救治痊愈。且经常骑马到附近村寨巡回医疗,深受当地百姓敬仰。在他书中提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易武遭岁荒,饿殍在野,他救治漫腊患饥饿病者,给一付药搭一斤米。赵国传正是以其医术、医德,其事迹入选了《勐腊县志》人物篇。并且提及他著有《易武概况》等历史资料。
民国二十六年(1937),赵思治出任镇越县长,上任后即着手修纂县志事宜。委派许飏鹍、王灿文、赵国传、车尚义为采访专员,函聘单镜泉、刘向阳为顾问。次年,《镇越县志》印行。行文间透露出赵国传参与了县志的修纂。
壬寅年孟夏,在倚邦村曼拱赵三民先生家中,无意间看到了赵国传亲笔所撰《易武版纳历史概况》一书的影印本。据悉其为一九五七年成书,书的体量不大,薄薄的一本,但是倍极珍贵。赵国传以自身的学养,亲历、亲见、亲闻,为后人留下了一手记录。
赵三民先生的母亲叶焕珍,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出生于破落竜得土司家庭,幼遭不幸,三岁丧母,由身为倚邦曹氏土司后人的外婆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嫁给赵国传后,郎才女貌的一对璧人为乡人称羡。赵家遭遇土匪抢劫被难后,赵国传转而以行医济世为业,叶焕珍则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一九五四年,政府推行新旧货币兑换,叶焕珍将丈夫多年行医攒下的收入换回了不到两百元人民币,这在当时算得上是积蓄多的家庭。家庭成分则被划成了地主,夫妇二人和子女都为成分累及。大人要挨批斗,孩子学业中断。好在赵国传常年为乡人医治病患,叶焕珍素常懂得为人处世,乡亲们内心感念,遭遇批斗时也没挨过打。
一九六六年,赵国传病逝。曾经跟随他学医的大儿子赵天民,从赤脚医生干起,做过象明乡卫生院院长,后来上调至勐腊县人民医院工作至退休。二儿子赵汉民先是到象明细腰子落户,而后又搬回曼腊生活,到了他的儿子赵继良继承了新盛利的茶叶生意。三儿子赵三民去到象明曼拱与岳父母一起生活。四儿子赵仕民留在曼腊与母亲一起过活。
一大家子人历经磨难,度过了最艰辛的岁月。家族人丁兴旺,儿孙事业有成。高寿的叶焕珍老人迎来幸福的晚年生活,二零一二年,叶焕珍老人喜迎百岁寿辰。三儿子赵三民专门撰写了祝寿词,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为老人庆祝寿诞。
壬寅年孟夏,再次在曼腊相约赵继民先生茶叙。回顾赵国传先生的一生,让人感慨万千。他儿时经历了风雨飘扬的晚清,当时的易武还处于伍姓土司的治下。茶山向来被视作“蛮烟瘴雨之乡”,“走夷方、上茶山”讨生活的父叔相继而殁。自幼叠遭不幸,但他却从未丧失向上、向学的志愿。少时经历了改朝换代,民国初期,柯树勋主政普思沿边地区,易武隶属于流官与土官的双重管辖之下。他时方年少,学文习医,坐馆授徒。他在书中回顾这段年少时光说:“自民国元年至十六年,政通人和,民安物阜,为边疆平幸时期。”民国十六年(1927)后,易武迭经行政改组,乏嗣的伍姓土司退出历史舞台,汉族绅商接收了易武当地的权柄。赵国传早早成家之后,业已经营茶叶生意,开启了亦商亦儒的生涯。约当在他而立之年,主持新盛利号,未经数年,增广家业。在他晚年所著的书中,或许是为了避免再次引火烧身,并未提及新盛利号。民国二十五年(1936),正值盛年,他又遭戕害,事业受挫,家道中落。虽然他曾被镇越县长赵思治委任为县志采访专员,他却对此不着一字。反而是秉笔直书指斥:“所来的县长都是要贪污法洋、龙银。”这恐怕是跟他当年的遭遇和著书时的处境有密切的关系。遭逢大难之后,他继以残躯,行医济世,以德报怨,名闻乡里。遭劫被杀本应当是一桩大案,为非作歹者依然逍遥法外,时局的动荡,吏治的腐败,赵国传心中的伤痛之深可想而知。建国之初,易武多家茶号都有人在镇反中遭逢厄运,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相继获得平反。福祸相依在赵国传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将近晚年的他,被划为地主成分,累及家人。即便如此,依然笔耕不辍,撰写方志,编修医书,惠及地方,传之后世。在《勐腊县志》中,涉及到茶事的篇章,有些段落明显可以看出采纳自赵国传所撰之文。
在历史的洪流中,平凡世界里的芸芸众生,人与家国命运相伴起落浮沉。在这尘世里,多得是数不清的苦难,这原本就是人生的底色。茶的背后,是人的故事。茶号的兴衰,是时代的倒影。一盏茶中,不独能品出自然之味,亦能品味出人生的五味。
作者简介:马哲峰,茶文化学者,著有《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等书。
图文来源: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上一篇:红印归来,传奇依旧:历史上“红印”背后的云南茶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