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国茶产业的创新孵化之都
2020-05-11 10:20:27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浏览:

深圳茶博园用“连接大产业链,赋能大时代”,诠释了大湾区国际茶产业总部基地怎样打造5G时代的生态链。

深圳茶博园

分散不怕,只要将离散分布的点高效连接在一起,并进行产业升级赋能就行;不用中心化,只用生态链共享与赋能化,可能才是未来茶行业的超级整合逻辑。

茶产业的大策划是,区域协作,经营城市,得大产业链者得天下!请上帝喝茶工作室不才,勉力为之。

产城融合是趋势,茶行业也如此,所以我们要“经营城市”,打造“茶叶之都”与城市的“茶叶名片”。比如,深圳可打造中国茶创新之都与精品茶城市名片……

——题记!

由于特色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大,茶行业很难做到高度集中化。但可以通过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与规模化平台将离散分布的各种资源高效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分中有统,统中有分,共享发展,多中心与大分散协同发展,那么茶行业就会由移动互联圈层化,进入5G时代的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都,可以通过5G生态链建设,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茶产业总部基地,将中国分散的茶农、茶企、茶商与配套服务者高效连接起来聚合发展,以赋能升级的形式,打造品牌与新型茶商的创新孵化基地,助推中国茶的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

深圳茶博园

分散的茶行业需要融合式的超级业态

茶行业的全产业链整合,有产品与卖货两种思维。

在产品主义主导下主打制造品牌模式,走市场细类品类高度聚焦的专精深发展道路。在卖货主义的主导下,往往成为渠道品牌或渠道平台,什么好卖就组织什么货源,找代工厂贴牌或帮制造品牌出货。制造品牌的专,渠道品牌/平台的多,就形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二元市场结构。

两者存在合作与算计的关系,制造品牌将渠道平台当经销商,而渠道平台将制造品牌当供应商,都站在自己角度谋求利益最大。制造品牌对渠道分而治之,以保证厂家话语权。渠道平台扶持二三线制造商品牌,农村包围城市,让一线品牌屈服。

茶企为什么做大难?是因为上游的专,很难在下游的多元化需求中放大。专,靠制造商品牌起家,很容易在细分目标市场中做到一两千万元的年销售。由于茶行业的渠道高度分散,渠道品牌/平台也只能做到局部集中。以中老期茶交易平台为例,陈茶汇一年做几个亿,已经是最牛的渠道平台之一。东和交易据说数十亿,但以大益茶品为主,比较虚,对正常的渠道运作不具参考性。渠道的集中程度远不够,走细分专业化的制造品牌,在一盘散沙中抓细分目标人群,只有两只手,能捧起多少沙子?

这就是,在一盘散沙中,以多多益善的卖货逻辑,可以做一亿到几亿;以细分挑检客户的方式,只能做一两千万元,企业团队厉害点,可做三四千万元。而五六千万元以上,就要做多品牌+电商,或者多品牌+中老期茶交易平台,或者多品牌+集合店,或者代工基地+自有品牌产业布局。

总之,在上游多搞几个细分垂直品类品牌,由单一转为“多”;在下游,在利用渠道平台出货的同时,也自建渠道的“多”。电商/交易平台/集合店,就是制造商品牌自建渠道的多。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多品牌+渠道精选货品多”格局,以在市场散沙中,形成局部的产业集中优势,从而由一两千万元的特色品牌,做成五六千万元,甚至上亿的规模品牌……

深圳茶博园

中国茶产业需要在一线城市出现超级业态——茶商综合体基地,以适应全产业链出现的“多+多”超级整合趋势。

去年,深圳茶博园提出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茶产业总部基地的构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这种面向未来的超级业态,聚焦中国茶产业四大赛道——传统茶、快消茶、大健康茶、新茶饮,以消费端逻辑纵向打通全产业链,横向建立茶农茶企茶商及提供配套服务者的共享生态圈,以商业、服务业为根基,提供科技创新、文化创意、新型工业化、商业、金融、人才、标准化服务、国际化、品牌孵化、产销对接、数字化、公益、教育培训、质量检测、市场准入等解决方案,集创新孵化与扩散基地,一站式专业服务基地,人才、资本等要素市场基地,原材料、品牌正品与中老期茶仓储交易基地,茶超市、品牌集合店、品牌旗舰店、品牌专卖店、融入式消费场景专柜、电商、交易平台、直播、短视频等主流渠道模式以及数字化、5G等创新实验型渠道模式为一体,致力为中国茶产业的升级,解决创新、品牌传播、供应链组织、渠道效率与相关产业配套服务五大问题。

深圳茶博园

走进5G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茶行业有“三分三合”。

全产业链各环节资源分散化、传播碎片化、销售圈层化,这是三分。看到分的一面,销售做到一两千万元到顶。

三合,一是虽然产业各环节资源大分散,但有小集中。怎样在分中抓住不分的商机,做成五六千万元以上的规模品牌!

二是中国茶正在形成产业聚集高地。拿普洱茶来说,勐海是制造之都,昆明是信息之都,芳村是流通之都,东莞是藏茶之都。以熟茶为例,不是其他地方发酵不出好熟茶,而是勐海已形成熟茶生产的产业效率优势。勐海味是品质代表,更是产业分工效率的代表。外地发熟茶,品质可能也很好,但产业效率无法比!在勐海利用原产地的品牌势能与供应链优势,可以相对容易做成亿元级品牌或供应链企业。在昆明这个信息之都,搞互联网与电商的中国普洱茶网/茶窝网,也能做上亿元销售。依托芳村这个流通之都,东和与陈茶汇也在做亿元至十亿级生意。双陈、昌兴存茶等,凭借东莞藏茶之都的资源,在搞南茶北调,虽然还不成气候,但代表一种趋势无疑。

三是生态链的大一统,茶行业将来会诞生百亿级企业。专业分工、细分市场、移动互联,加上茶行业固有的底层逻辑以“大分散小集中”为主,造成茶行业进一步分散化。用中心化的逻辑,只能形成少数产业聚集高地与少数规模品牌/平台,而改变不了行业一盘散沙的局面。但用生态链大聚合的模式,不用高度中心化,而是做到分中有统,统中有分,共享发展,多中心与大分散协同发展,那么茶行业就会由移动互联圈层化,进入5G时代的生态链共享大聚合新时代……

深圳茶博园用“连接大产业链,赋能大时代”,诠释了大湾区国际茶产业总部基地怎样打造5G时代的生态链。

大产业链整合六步:专业分工→高效连接→协同发展→聚合赋能→传导扩散→产业升级。大产业链,是专业分工协作链,也是价值传导扩散链。

大产业链的连接有,城乡连接、区域连接、大湾区总部连接、跨界连接、国际连接。这五大连接,将已形成专业分工、产业环节高度集中的“多中心”连接起来,协同发展,从而建立中国茶大产业链分工大协作体系。再在大分工协作体系中寻找关键的节点,将之打造成深度聚合与创新赋能的产业高地,然后将聚合而来的新引擎能量和创新价值,通过大产业链传导与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从而最终推动中国茶产业升级……

深圳茶博园

茶行业需要新一代的品牌孵化基地

就普洱茶行业,谈一下品牌孵化的区域土壤问题。

品牌往往兴起于繁华的都市,根植乡土的茶叶原产地品牌,也需要都市的商业文明加持,才得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城市除了能为品牌提供强大的消费文化支持外,还能为茶企创建品牌提供系统化的服务。也就是,一二线城市不缺人才与配套服务,存在快速高质量孵化品牌的土壤。根植上游“大名山”的茶企,利用中下游的“茶叶之都”的产业环节聚集势能,能很容易做大做强。

比如一家茶企,以“大班章”茶区为安身立命之根基,在上游营建原产地势能,就可以顺流而下,围绕“茶叶之都”进行快速高效约全产业链整合,其利用勐海的”制造之都”做大制造环节,利用昆明这个“信息之都”,做电商与宣传扩散,利用广州芳林的“流通之都”经营渠道,利用东莞的“藏茶之都”建立仓储交易体系……这家“大班章”茶企,就可以在短短数年内,迅速成长为有大名山原产地优势,仓储、宣传推广、电商与传统渠道优势的全产业链茶企。

深圳茶博园

茶企做大做强,需要原产地名山基地、制造、品牌、仓储与渠道加持赋能。单就品牌孵化而言,做特色品牌,我主张将生产基地放勐海,品牌推广与营销总部放昆明。要通过大仓储、大渠道发力,来做品牌,可以将市场营销总部放广州或东莞,然后在勐海注册公司,或建工厂,以证明自己是原产地茶企。勐海适合做原料、生产与仓储基地,要说做品牌与渠道的话,缺人与配套服务。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最不缺人才,但这个城市形成了芳村大流通交易模式,大家都在找快钱,以卖茶为主。要不是帮别人卖,要不就是自已开茶店卖,很闲吗,帮你做赚钱很少的品牌孵化服务?所以,务实卖货赚钱的芳村,很难找到品牌服务人才。东莞也以存茶卖货为主,做品牌配套服务的人才少。

几地比较下来,昆明的茶品牌服务人才最多,文化梳理、策划设计、互联网、电商、媒体等品牌相关配套产业最发达。为什么昆明有孵化特色品牌的土壤?是被逼的!其地处产区与销区之间,可以说两边靠,也可以说两边不靠。在勐海可以玩资源,所以勐海为资源整合提供服务的人才多,比如料头、发酵师等。在广州芳村与东莞,身在大销区,坐享货源与销售网络优势,故从业者以存茶卖货为主。

只有昆明夹在中间,没有资源、货源与卖货优势,只好利用全省茶企,在昆明茶叶市场扎堆建市场营销总部的机会,为茶企提供品牌孵化服务。同时,利用昆明作为原产地集散地的优势,用互联网与电商连接全国。故,在昆明做特色品牌是很容易的,不缺品牌服务人才,可以“大名山+原产地工厂+互联网传播+电商+线下招商”运作全产业链品牌。

目前,昆明已经形成普洱茶特色品牌孵化基地。广州芳村与东莞也在转型,由存茶卖货赚差价,转向系统化的品牌与渠道服务,并由饱和珠三角转向经营全国新兴市场,从而掀起了“南茶北调”运动,即东莞仓储+广州芳村的大流通配送+北方新兴消费市场。

深圳茶博园

广州与东莞的转型是被迫的!

近年来,普洱茶市场红利消失,东莞的天量库存,面临巨大的出货压力,芳村海量茶店生意冷清,许多靠炒大益为生,使得大益成为2019年茶市唯一行情。故,东莞与芳村的从业者,要做比存茶倒货更高级的事,产业升级趋势明显,对品牌服务人才需求大。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芳村与东莞也会形成品牌孵化基地,即以“大名山原料基地+勐海工厂+仓储交易+渠道招商”为整合模式的全产业链品牌茶企。

就品牌孵化而言,昆明有文化与互联网优势,可以走精准圈粉的特色品牌之路。故,要打造特色品牌,可以到昆明建市场营销总部。当然,昆明是云南省会,云南的一些龙头茶企会把部分总部功能放昆明,从而使得昆明特色与一二线品牌并存。而广州与东莞,有大仓储大渠道大销区大资本优势,可以更容易做成规模品牌。这两地会形成“仓储交易+多品类产品集合”之规模品牌孵化基地。

不管昆明,还是芳村与东莞,都是在行业传统里打转,很难跳出旧有做品牌的逻辑。普洱茶产业升级,在传统势力之外还要寻找新势力,以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模式,打造新一代的品牌孵化基地。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可以设立中国茶创新孵化基地,邀请茶企茶商入驻,提供人才与配套的品牌服务,打造茶品牌创新孵化的总部经济……

深圳茶博园

品牌低成本孵化扶持计划

深圳茶博园提出了茶品牌低成本孵化扶持计划。仓储成本、开店成本与配套服务成本高,需求不畅,是阻碍茶企茶商做大的瓶颈,降成本,多方引流增需求,高效配置配套服务,能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优势。这其中,自有物业,是降低仓储开店成本的关键。大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飙涨,各种成本高企,茶企想利用北上广深的商业文明孵化有国内一流水准的品牌,核算一下成本就会打退堂鼓——长安米贵,居不易!茶企将总部,或区域总部,放深圳,遇见的第一道槛是成本太高。

东莞为什么能做成藏茶之都?是因为东莞工厂多,产业升级后闲置厂房多。这些闲置厂房多是自有物业,故长期仓储存茶费用低。比如,昌兴存茶,以前是鞋子加工基地,鞋厂改茶仓。

第二道槛,是品牌服务资源的错配成本。优质的专业服务价格理应高,但一些茶企来深圳取经,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服务机构,或者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服务,结果花了大价钱,执行下来效果不彰。这就是服务资源错配——花冤枉钱,得不偿失!茶品牌创新孵化基地,就是用来解决服务错配问题的。其集中一批优质的品牌服务机构和个人工作室,专门服务茶行业,这样其服务既专业又能体现茶行业的特性,能最大程度匹配茶企品牌建设。

第三道槛,经济下行期,茶企茶商卖货难,推广难。深圳茶博园推出茶文化宣传公益项目,全方位引流,打造网红直播卖茶基地,建立货源与渠道数据共享系统,用高效供应链+新零售的模式帮助茶企茶商卖茶去库存,并将好产品、好商家、好品牌、好企业与好的配套服务集中打包向全球推荐。

深圳茶博园

深圳茶博园在深圳这个国际大都会打造品牌创新孵化基地,自有物业,就能推出品牌茶企孵化扶持计划,以较低成本推出仓储办公展示体验一体化空间,帮助茶品牌降低仓储、办公与开店成本。同时,建多元跨界商业生态,打通大产业链,多方引流,搞活零售与仓储物流配送服务,实行数字化服务,引进品牌与渠道建设配套服务机构,以茶企总部基地的形式,高度聚焦创新裂变环节,以产生产业大聚合效应,并帮助茶企茶商将创新价值高效传递扩散到全国,乃至世界。

可以预计,深圳将成为中国茶创新升级的超级引擎,其将凭借精品茶仓储高地、精品茶生活方式策源地、大湾区中国茶产业总部三大基础建设工程,高效拉动产业的上下游,并围绕“国茶创新之都”——深圳,形成全新的产业聚集地及配套。深圳茶商将拥抱中国茶创新升级大时代的红利,可用供应链电商、IP品牌、社群电商、产业互联网等全新模式来发展壮大自己……

深圳茶博园

文/白马非马,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

热词搜索: 中国茶 茶产业 深圳茶博园 深圳

上一篇:“美学冰岛”:古茶山开发“由土到雅”新路径
下一篇:山头茶进入“名山味”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