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照:老专家谈普洱茶陈化真相与秘密 2019-10-24 18:00:23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 浏览:
茶树品种佛香1号,本图由云南文华工作室提供。
易武贡茶传习行嘉宾系列访谈
话题:普洱茶的发酵原理与陈放技巧
主持人:白马非马
嘉宾:高照(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大学生命学院退休教授)
撰稿:白马非马
“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说茶叶在茶马古道上发酵,到了京城就成了普洱熟茶,乾隆、慈禧喝的是汤色红浓的茶,这是不可能的。熟茶渥堆发酵有很多条件,首先要用来发酵的茶要量大,最少要一吨茶的堆子;其次要进行温湿控制,隔个三五天就得翻堆。洒水多少,也直接影响渥堆发酵的效果。我自己做过实验,一筒茶用水泡十分钟不晾干外面存放,一年后就是垃圾了。小堆是做不出熟茶的。普洱茶在茶马古道运输途中,风吹日晒雨淋变成熟茶等说法,都是故事。但故事是故事,科学是科学。”长期致力于普洱茶的发酵研究的高照教授,在访谈中拨开故事的迷雾,从科学实证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不是黑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是什么优势菌种在主导?喝发酵过的普洱茶安全吗?湿仓茶能喝吗?为什么离开勐海茶厂很难做出“勐海味”的熟茶?茶叶存放在广东与昆明有什么不同?越陈越香是怎么一回事?普洱茶在茶马古道的马背上发酵是传说故事还是有科学依据?普洱熟茶工艺真的在70年代成熟的?……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易武贡茶传习行”高端学术访谈,聆听老专家眼中的普洱茶陈化真相与秘密。
普洱茶属于黑茶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其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因为有的茶叶专家认为是黑茶,有的认为是独立于六大茶类的第七大茶类,有的认为是跟花茶一样属于再加工茶类。“在古代,普洱茶跟绿茶可以是一样的,外形翠绿,汤色差不多,做成的团茶、饼茶,跟绿茶是近似的。那时,茶类还没有分成六大茶类,普洱茶可以划到绿茶类。现在的科学细分了茶类。吴觉农教授和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等老一代茶学家,他们正确定义了黑茶:黑茶是后发酵茶。但对普洱茶属于什么茶,解释不完整。熟茶可以归为黑茶,因为它的叶子是黑的。而对生茶就没有解释怎么归类了。通过我的研究认为,云南普洱茶是黑茶,是典型的黑茶,是优质的黑茶。”在高照教授看来,黑茶本质上是后发酵的茶,而普洱茶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都是在以黑曲霉为主体的有益菌种的作用下进行后发酵,提高品质,达到越陈越香,因此普洱茶是典型的黑茶。
据其介绍,普洱茶能后发酵是因为存活真菌孢子。茶叶经过杀青,其最大的目的是杀死茶叶细胞,让植物内以氧化酶等主体的酶失活,茶叶细胞壁破了,细胞死了,酶失活了。但杀青,杀死的是细菌类的微生物,真菌类的微生物是还存在的,附在茶叶上的真菌类孢子具有蛋白质外壳,非常耐高温、耐压的。杀过青,没有内源酶,但还有很多益生菌的孢子还存活着。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不能炒干、烘干,所以叫晒青毛茶,这是普洱茶的原料。普洱茶的后发酵开始于晒青毛茶的后发酵。晒青毛茶上附有很多真菌类,最主要的是黑曲霉。曲霉有许多种,对人类最有益的叫黑曲霉。青霉也是曲霉的一种,能产生抗菌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比如青霉素就具有这种功能。此外,酵母菌、木霉、根霉(做甜白酒用的)等都是有益真菌。像这一类的微生物就附着在晒青毛茶上。要是蒸、炒、烘了,温度超过200度以上,就变成绿茶。晒青要保证叶片上的孢子的存在,因为有真菌的孢子,是黑茶能够后发酵的源泉。普洱茶的后发酵,起始是晒青毛茶,普洱生茶是幼年的,刚进入后发酵初期的普洱茶。
高照教授说,绿茶、青茶、白茶等也会后发酵,食品发酵是不可抗拒与避免的,但菌种不是茶叶本身带真菌孢子,而是外来的菌种——外源性的微生物孢子。绿茶、青茶、白茶,在两三年内的存储过程中,通过发酵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品质就会变坏,成为过期变质的茶。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可以放心饮用
高照教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发酵食品。古代人最先喝的是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跟蔬菜、水果、肉食等一样,茶叶最开始都是吃(饮)鲜嫩的,但随着人类生活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包括发酵茶叶在内的发酵食品。谈及发酵食品的出现,先要说说什么是发酵。鲜嫩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使得食物腐败不能食用。发酵就是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无机物与水的过程。其跟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是对应的,属于大自然循环与生态平衡的一部分。对新鲜食品来说,发酵起到破坏作用。但在人类历史中,有一种食品叫发酵食品,这是先人摸索与总结出来的,有益的微生物对动植物的有机物进行发酵,是有益无害的,可以食用的。鲜肉通过发酵制成腌肉,牛奶通过发酵成为奶酪,豆腐通过发酵变成卤腐,葡萄通过发酵酿造成为葡萄酒等等,都属于发酵食品的范畴。
接着,他详细介绍了茶叶发酵的原理与发酵茶的种类。茶叶可分为不发酵茶与发酵茶两大类。我们先来看不发酵的绿茶如果外露存放两年后,发酵会使绿茶品质下降,放上三四年味道淡薄,茶叶叶片腐朽,不能喝了。这是不好的发酵。绿茶属于典型的不发酵茶。茶叶里也有发酵茶,分为前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前发酵茶是不杀青,经过萎凋、(太阳晒),叶片萎蔫,再经揉捻、切碎,让茶叶细胞释放出自身的氧化酶等——植物体内源酶。在植物活的时候,这类酶起代谢作用。茶叶被摘下的两三天之内内源酶就失活了,在内源酶具备活性的条件下,对茶叶受损细胞起发酵和氧化作用,就制成了前发酵茶。前发酵茶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轻发酵茶。
全发酵茶。红茶就是全发酵茶的代表。其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细胞壁破了,释放出植物自身的酶,把叶子的纤维素、茶黄素等物质充分氧化。红茶发酵,大多数萎稠24小时左右,在台湾要到阿里山,有萎稠发酵72小时的深度红茶,茶叶里的茶黄素通过酶的作用,整片叶子发红,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红色的。
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萎凋时间不超过一天,揉捻轻,通过短时间的发酵,一片叶子的边缘会因为自身的酶氧化作用而发红,叶子中间的细胞受到的机械损伤不重,内部受力轻,酶作用就少,还是绿的,从而出现“绿叶红镶边”、汤色橙黄的现象。
轻发酵茶。月光白,属于普洱茶工艺与青茶工艺的相互渗透的新品种,它不杀青、阴干,在月光下轻微发酵。中国著名的白茶,不揉捻,萎凋非常轻,叶片完整。黄茶,用蒸汽焖黄。这些都属于轻发酵茶。
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陈得香
生茶分为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是将晒青毛茶用蒸汽蒸,其作用是让干茶变软,胶体物质浸出,便于压制成茶饼。这时,茶厂制作车间的原生态微生物会附着在茶饼上(高温灭菌、紫外线杀菌和辐射杀菌都是错误的,因为会把内源性的微生物杀死),用绵纸包起来,叫紧压的生茶。而将晒青毛茶直接放在罐子里存储的,叫散茶。
生茶前几年的发酵是缓慢的,十年就会有明显的变化。昆明虽然比较干燥,但也是分四季的。当空气湿度超过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九十之间,温度超过15度到25度乃至以上,生茶里面的微生物黑曲霉孢子就萌发了,成为菌丝体。茶叶的细胞虽然死了,微生物还是会对它进行后发酵。微生物靠茶叶作为养料,通过菌丝体繁殖产生了微生物的酶,对茶叶进行后发酵。菌丝在夏天、秋天进行无性繁殖,冬天休眠。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酸,比如黑曲霉会产生柠檬酸,(工业柠檬酸的主体霉就是黑曲霉);还会产生醇类与脂类等物质。酯类(芳香酯)是世界上芳香性物质生香的主体。普洱生茶在储藏过程中,通过一年复一年的夏秋季节的无性繁殖,冬天的休眠,产生并保留芳香性物质,这就是普洱茶能够越陈越香的原因。其实黑茶类都是能越陈越香的,不只是普洱茶。湖南黑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茶和茯茶都和云南普洱茶同属黑茶类。
普洱熟茶的后发酵——热湿熟得快,冷藏香又醇
高照教授认为,“熟”和“陈”是两码事。要做到“熟得快”容易,“陈得香”就难了。因为“陈”是需要时间的。而要茶叶“熟”,很简单,就是让茶叶的氧化加快,让茶黄素氧化,通过加温加湿的物理办法、渥堆酶催熟的生物法、乃至化学方法,比如加氧化剂和酶促剂,两三天后氧化作用就很强烈了。
“陈得香”,一定需要一定年份才能做到。陈化是在防止熟得过快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发酵。利用有益人类的益生菌进行后发酵,具有越陈越香特点的茶类,就叫黑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等等都是黑茶。黑茶在蒙古、西藏这些食肉较多的地方很好销售。各种黑茶,高照教授都做过微生物培养。经过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得出结论,都是以真菌中对人体最有益的黑曲霉等有益真菌进行后发酵的茶。
人工催熟(潮水发酵),是通过洒水增温增湿,让毛茶里边的微生物以天文数字繁殖生长。在温度达到35度,湿度足够的情况下,会比生茶里的菌种的繁殖速度高上几百倍。
“云南普洱熟茶原料是晒青毛茶,为什么用绿茶是不行的?烘青能发酵,但跟用晒青发酵出来的熟茶比,品质有天壤之别。因为附着在绿茶表面的微生物菌种是外来的,不是茶叶本身与制茶车间里的原生菌种。”
茯砖长金花的原因
“我做过的安化的千两茶、百两茶的菌种分离,但只有茯砖会产生金花。金花也不是茯砖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其也是以黑曲霉为主体菌种。你们可以到我在云南大学(一二一大街这边)的实验室,去拍黑曲霉等有益真菌提取的样本图片。”
据其介绍,湖南安化黑茶,为什么有的长金花,有的不长,其实金花是跟工艺有关系的。湖南的千两茶、百两茶压得太紧,存放几十年后边缘虽然变疏松,但里面还是很紧的,还要拿电锯来锯开。压得紧是为了保存的时间长,但是不太容易产生金花。作用于后发酵的菌种有几十种,陈椽教授的书里将金花叫“薛氏曲霉”。现在通过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现代的金花是冠突散囊菌。这不是一个菌种。金花是湖南等地茯砖的特征菌种,但不是所有黑茶的特征菌种,黑茶的优势菌种还是黑曲霉,云南普洱茶的优势菌种和特征菌种就是黑曲霉。
熟茶的工艺真正成熟是在80年代
“云南的熟茶,从历史上看,1973年以前有没有发酵过的茶?解放以前,茶不值钱,易武茶农茶卖不掉,泼点水轻度发酵。70年代,广东泼水搞茶叶发酵实验,云南借鉴其经验研制熟茶,70年代处在试验阶段,80年代工艺才成熟并定型,1984年做出第一批能出口的优质熟茶,做了50吨,赚了几十万元的外汇,才有现代化的熟茶。当时,已故的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盛玲玲带领邹炳良、吴启英等人做了熟茶发酵的项目,得了云南省科技发明三等奖,奖金几百元。熟茶发酵有来自传统工艺的领悟,也借鉴了黑茶的工艺。盛老师把渥堆过程中的优势菌种——黑曲霉提出来了。这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
高照教授认为,熟茶是发酵程度最深的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黑茶,是在1-3天之内人工催熟的,属于轻度后发酵茶。熟茶跟湿仓茶以及其他的轻度后发酵茶相比,其区别主要体现在茶色素的转化上,熟茶转变的最深。转化程度依次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这种转化主要是空气与酶的氧化作用导致的。正常情况下,都是可以检测的,转化得越深,熟度越高。跟十年、十五年乃至二十年的生茶,以及茯砖、六堡茶等相比,熟茶的茶汤颜色转化最深。
但其不主张把熟茶发酵得太深,他说,发酵到什么程度为好,可以根据时间长短、温度高低、气候条件不同进行判断。发酵太深,茶多酚损失过多,茶汤不够亮,也不利于熟茶的后期陈化。因为,制作好的熟茶还会继续发酵。“据我研究,熟茶的后发酵是不可避免的。放些年头的茶叶,体积会变大,重量越来越轻。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把茶叶作为养分,把有机物的茶叶最终分解为成水、二氧化碳、无机物。因此,我喝熟茶一定要放三到五年才喝。熟茶在十年左右会达到一个更好、更新的品质高度。”
熟茶为什么很难做出“勐海味”
针对许多人反映的“熟茶发酸”的原因,他说,在发酵过程中,到了三十天左右,进行第三次、第四次翻堆,这时茶叶有个酸化期,是黑曲霉产生柠檬酸的高峰期。这时起堆就是“酸茶”。茶叶发酸多半因为不是在勐海渥堆的。比如在昆明渥堆,气候跟勐海不一样,天气更冷一些,发酵的时间要长些,如果跟勐海一样的天数的就起堆,就会发酸。这样的劣质熟茶,可以再发,但“回锅茶”的品质不会好。
至于在昆明很难发酵出“勐海味”来,是因为勐海茶厂乃至勐海茶区那个微生物菌群及其生长环境很难复制。“有人说,是勐海茶厂的水井好。其实水井不够干净,用的是自来水。我是十位‘勐海之星’人物之一,为勐海做出了科技方面的贡献。我认为勐海茶厂七十年没有挪窝,其加工车间产生优选微生物菌群环境,包括空气里都有菌群优化和生长繁殖环境群体才是‘勐海味的本质’。邹炳良、阮殿蓉两位老厂长以前在昆明建厂,后来又搬回勐海做熟茶。这就是要有原生态菌种群体、原生态工艺才能得到勐海味。”
揭秘普洱茶仓储:“热藏熟,冷藏香”
当问及普洱茶在昆明存放与广东存放有什么区别时,高照教授说,2005年,他发表过一篇文章《普洱茶后发酵的两个特征》,提出了“热藏熟,冷藏香”的观点。他对云南普洱茶的定义:其是中国黑茶类的典型代表,以云南11个州市所种植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过特殊的生产加工工艺所制成的能够在后发酵过程中提高品质(即越陈越香)的茶。黑曲霉等为主体的菌种参与后发酵;汤越来越黑,从黄色变成晶莹剔透的宝石红、琥珀色。叶底从黄绿色变成褐黄色。他根据自己收藏的茶品与朋友的对比,越陈越香是有科学依据、品饮依据、商业依据(价格增值)的。
接着,他以88青为例子说明了,普洱茶一定要放在有段时间比较冷的地方。
“我有位资深茶友陈强先生如今70多岁了,曾经是香港驻勐海茶厂的代表,在1991年到1993年期间进了两三千件茶,在香港陈放四五年后卖给陈国义。陈接手的是91年到93年的茶,因陈的茶庄开张是在88年,所以叫88青。陈收的88青在香港回归前就基本卖完了。我问陈强先生,你当时是怎么存放这批茶的,他说,茶存放在广州、香港也要放在空气清新和凉爽的地方。”高照教授说,“很多人说茶应该放在很潮湿的地方有利陈化,但我认为茶一定要放在有段时间比较冷的地方。金瓜贡茶因为放在北京才留下来,要放在广东早成一堆灰了。生茶前十年放在广东熟得快,但再过十多二十年来看,在昆明存放的茶品质更好更有香气,更有卖点。”
关于存茶条件,他认为做到避光,放在非常清新、无污染、无异味的环境里就可以了。至于通风、翻仓都不是很重要的储藏条件。在不同的环境下,熟化条件是不同的。在后发酵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温湿度条件下,不同微生物活动的速率是不同的。在广东比较潮湿的地方会藏出有霉味的普洱茶。广东人生长在那个地方,对霉味是习惯的。这不是黑曲霉长出来的孢子,而是另一种霉带来的。湿仓茶经过后期处理,茶汤不是红亮的,而是暗黑色。茶饼长了毛,用刷子刷,然后晒。不像四季分明的地方,如昆明存放的茶,茶饼黑叶金芽,黑而亮。茶汤又红又亮。昆明存放的易武茶,外形为金芽黑叶,叶底油亮板栗色,茶汤晶莹剔透,宝石红。在茶杯中呈现“金黄圈”,他表示自己有对比图。
对于湿仓茶能不能喝,高照教授主张辨证的看,“湿仓茶,广东人、香港人喝了几十年,没死人。云南普洱茶中有青霉。在广东条件下,青霉比昆明多,湿仓茶中就多长了一点青霉。在广东存放条件下,对人体不好的微生物变得更多,但由于青霉的抗菌作用在存在,使有害菌受到抑制,茶叶也就吃不死人,只是味道要差点。而在昆明青霉很难长,形成孢子的绿毛,霉味就很轻。”
易武为王,景迈为后,班章、冰岛威武大将军
此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要向全国推广易武茶的正品与茶文化,传递正确的茶叶知识。高照教授站在资深普洱茶收藏及评鉴学者及易武茶的爱好者的角度,将易武茶推崇为普洱茶中的“王者”,向我们诠释了易武茶的“王者风范”。
他说:“存放10年以上的易武生茶,茶汤上会浮一层黄金圈,琥珀色,倒出来的时候有油珠似的颗粒状,蜜香、兰香浓郁。易武茶历史底蕴深,工艺传承古朴,是贡茶的主要茶园。它自有王者风范。一般流行的说法是,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但我的观点是,易武为王,景迈为后,班章、冰岛威武大将军。景迈茶作为贡茶,茶芽细嫩,性柔,香气高扬,古代女性更喜欢。其做成贵妃茶、女儿茶,古代宫廷里的贵妃、贵族家的小姐,比如林黛玉、慈禧喝的应该就是这个。班章、冰岛的选育代数不如易武。所以其茶气更野性,更霸气,是男人们的最爱,而易武茶口感更柔和、更醇正,更具有高贵气质。”
嘉宾小传:高照,现年74岁、云南大学生命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普洱茶研究中心副主任、资深普洱茶科技研究学者、资深普洱茶收藏及评鉴学者。
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遗传专业。在云南省农垦总局的科研与生产单位工作14年,是云南农垦第一代搞科技的大学生,主要从事育种工作。毕业后在景洪热作所河口育种站上班,那时整个西双版纳还是原始森林,林业部的一位老专家戴渊,带高照、王正国、谢寿昌、冯国语等四名青年科技人员,他们在版纳、红河等地考察云南热区。通过考察,他们在1964年提出“在高海拔地区种茶,低海拔低地区种橡胶”的热区开发思路。当时橡胶是国家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质,云南农垦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在云南种植橡胶。但橡胶是典型热带植物,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所以他们主张对云南热区进行统一规划,海拔800米以下种橡胶,800米以上、温度低点的地方就种茶叶。那时茶叶不值钱,其主要还是从事橡胶工作。
1978年,其到云南大学任教,从事植物与微生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与教学任务,并于1999年退休。1998年开始接触普洱茶。退休后时间充裕,致力于云南普洱茶的收藏与科技研究。在科研方面,专门从事茶叶的微生物育种工作,得到云南大学、昆明市科技局的专项资金资助,分离和选育出云南普洱茶不同区域的黑曲霉优良菌株46个。发表论文和专著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