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茶2.0时代的品鉴修养
2019-10-02 01:09:48   作者:白马非马   来源:请上帝喝茶    浏览:

我2014年关注新风格熟茶,因为有企业说他们在做“纯料熟茶”。2015年开始深入了解小堆熟茶。2016年,有茶膏企业推熟茶,开始了解科技力量对传统熟茶的重构。
普洱茶熟茶茶汤

近年来,熟茶界流行鄙视链,大堆与小堆互踩,大厂与小厂互踩,古树与台地互踩,纯料与拼配互踩,谁也瞧不起谁,个个都说自己的茶最好,别家的茶一般般。我参与过熟茶2.0时代多种发酵模型的梳理与总结,想说的是,每种发酵模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其优势与局限,都能做出体现出不同发酵模型的显著风格。只要用好料,按照精细化品质管控思路去做,每种发酵模型都能做出发烧级的好茶……

只要抛弃成见,以口收茶,就可以体会到不同发酵模型都能做出好茶。互踩没意思,内耗没前途,百花齐放才是春。

以口收茶,好不好,嘴巴知道。另外,众口难调,每个人心目中的好茶标准不一样,多包容,风格多元化才是王道!

我2014年关注新风格熟茶,因为有企业说他们在做“纯料熟茶”。2015年开始深入了解小堆熟茶。2016年,有茶膏企业推熟茶,开始了解科技力量对传统熟茶的重构。2017年向一位老茶人学习,知道了历史上的轻发酵是怎么一回事。2018年,跟茶企合作,推出小堆、轻发酵、慢养等不同发酵模型……

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源头活水。感谢新派熟茶探索之路上提供帮助的各位前辈与朋友。

下面谈谈熟茶品鉴三段论:厚→活→韵

在过去,好熟茶讲厚滑。现在的新派熟茶讲活性。而玩家级熟茶讲喉韵。熟茶做到“厚”,是基础分够,做到“活”,表明是款优秀的熟茶。但做厚,做活易,得韵难,一款熟茶做出喉韵,就是玩家级了。

厚、活是基础,辨识度是加分项。比如让人难忘的香,难忘的甜,难忘的回甘生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好茶标志。对于玩家来说,一定要有显著的喉韵辨识度。现在熟茶制作水平大幅度提升,厚活的熟茶越来越多,但有鲜明辨识度的熟茶少,得韵独厚的熟茶少之又少。

熟茶的“韵”,为什么要以“喉韵”来断韵?因为喉是人的口腔与身体的结合部。韵是因茶气下行而产生,从口腔下行到喉,再由喉下行五脏六腑,最后由脏腑布化全身。茶气不先下行,则不能经喉达脏腑,不达脏腑则不能化布全身,产生体感与身韵。气分后天之氣,先天之炁。后天之氣,飘浮而上,没根性。先天之炁,先降后升。茶气由口腔到喉部,到脏腑,就是先降。由脏腑养化全身,就是后升。此谓一小周天也。如果喝茶能喝出大周天,那就通神了。

所以,判断茶气是否强劲,最重要的标志是看它是否下沉到喉部。气生韵,从而让喉部“气韵生动”,即为喉韵。有了喉韵,自然有口韵。没有喉韵的口韵,毕竟韵味欠足,以口感为主。有了喉韵,自然会幽深向下,体感与身韵容易获得。这就是为什么断韵的标志是喉韵之原因!

本不想谈玄论道,有朋友说,韵者有三:口韵、喉韵、身韵,你何独谈喉?被逼谈玄。味生感,气生韵,这是个人看法。

熟茶2.0时代需要解决辨识度问题。高端熟茶热,让熟茶制作水平整体大幅提升,但其最大问题是辨识度不够。因此,熟茶的2.0时代,从2019年进入了下半场——辨别度之竞争维度。

2019年,我将参与熟茶2.0时代的下半场——熟茶辨识度的打造。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不断迭代,各领风骚三五年!

每家的熟茶,都说自己的好,喝了,其实区别不大。在熟茶整体制作水平提升的今天,其实许多做法已趋同,所以好熟茶多,但好得有鲜明特点的少。在好已成基础条件的今天,有高辨识度的熟茶才能胜出。拿生茶的老班章、冰岛、昔归、老曼峨来说,为什么追的人多?还不是山头特征太鲜明!

离开辨识度谈熟茶有多牛,很容易陷入自说自话,消费者并不买单。当前熟茶宣传推广的最大问题,就是厂商自说自话,陷入自我设定的逻辑语境中而不自知……

我经历过做山头生茶的,家家说自己好,所以对“做熟茶的说自己的好”,非常警惕!

我不愿意看到,历史是一场轮回……

这场轮回,让许多企业丧失了宝贵的战略发展空间。好不好,其实很苍白无力,做出具有鲜明风格特色的熟茶,消费者靠品质风格选茶,选品牌才是长久取胜之道……

如果辨识度不够,就要靠性价比,靠时间,即拼库存优势。这非常耗资金,需要系统构建能力强,属于重资产、高运营的模式。显然,一般企业玩不了。

熟茶2.0时代,上半场竞争关键词——原料、工艺、仓储,下半场关键词——性价比、大仓储、辨识度……

各种工艺流派在上半场大爆发,导致下半场提升空间有限,更多的是细节化、标准化、数控智能化处理。

通过上半场的培育,重视原料是行业共识,是下半场做好熟茶的标配,所以原料是下半场的基础,而不是核心驱动力。

上半场的仓储,在下半场进化为大仓储,这意味着资本要进场,要进行产业规模化开发。性价比与大仓储,是熟茶产业资本化、规模化的必经之路。

而辨识度,是打造品牌认知度的必经之路!

2.0时代的下半场,少炒概念,多创造客户价值。上半场讲各种概念,许多人会追。下半场,消费者、经销商要实证的东西,而不是各种“装”……

时代变了,需求也变了。我看许多做熟茶的,还在装逼的路上。牛吹多了,订单少了,或许是个悲剧……

文/白马非马,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由作者授权“爱普茶网”发布。

热词搜索: 熟茶 古树茶 台地茶 纯料茶 拼配茶

上一篇:茶行业的旧动能与新动能
下一篇:中国茶逼格营销的下半场:从“可以有”到“必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