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熟茶发酵工艺50年,大益纪念茶「金刚」面世! 2023-11-01 23:27:49 作者:兴茶君 来源:兴茶网 浏览:
1973年,是普洱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在经过多次实验以后,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技术在云南勐海茶厂成功应用,开启了普洱茶熟茶制作的先河。普洱茶“熟茶”这一品类由此诞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今年是普洱熟茶发酵工艺研制成功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这杯红汤茶背后的历史变迁与产业发展值得每一个爱茶人关注。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普洱茶的“自然发酵”阶段
在熟茶正式诞生以前,普洱茶在历史上指的只是普洱生茶。茶人间会有将普洱茶进行“自然发酵”的行为,其主要目的是为加快普洱茶的“陈化”。
由于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主要是缓慢酶促氧化和微生物作用的结果。茶叶在自然环境下存放,酶促氧化缓慢,故普洱茶界有“爷爷制茶,孙子卖茶”的说法,人们将茶叶这种缓慢自然陈化的过程称为自然发酵。
用专业的方式来解释,自然发酵是指晒青毛茶及其紧压茶在适宜的贮藏条件下,经长期存放,进行缓慢发酵的过程。普洱茶是云南历史传统名茶,云南普洱茶毛茶制法大多采用轻杀青、太阳晒干的方式加工而成。一般茶农制茶大多是早上进山采茶,傍晚进行摊晾、杀青、揉捻等,第二天晒干。揉捻造成茶汁外溢粘附于茶条表层,便于环境微生物的定植,为茶叶后期陈化变化奠定微生物物质基础。
1939年的《佛海茶业概况》记载到:“一人立篮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尽之紧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行干燥。”
人工渥堆发酵技术诞生
1973年在勐海茶厂成功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洱茶以其独特的品质、显著的功效深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而普洱茶自然发酵时间较长,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普洱茶人开始探索加速茶叶陈化的方式。
勐海茶厂第一栋普洱茶发酵楼
从范和钧时代出现的“热蒸”、“潮水茶”发酵技术雏形,到唐庆阳时代对发酵技术的不断探索,历经反复研发试验,终于在1973年,云南勐海茶厂科研团队首次采用“渥堆法”即普洱茶第二代发酵技术,取得普洱茶快速发酵试验成功。之后,勐海茶厂应用普洱熟茶发酵工艺,于上世纪70年代推出熟茶产品「7572」。这也标志着普洱茶从此进入生茶与熟茶并列的时代。
半个世纪过去了,「7572」也成为了勐海茶厂生产批次最多的普洱熟茶,凝聚了几代制茶人的心血与智慧,是无可撼动的经典,被誉为“评判普洱熟茶品质的标杆产品”。
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面世
熟茶发酵步入“可控时代”
大益勐海茶厂自1973年开始利用固态发酵工艺发酵普洱茶,经过不间断连续发酵50年,已形成具有稳定微生态的“大益酵池”。2013年大益成立“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采用高通量测序、大数据分析技术、纯培养技术、色谱层析技术、波谱检测分析技术等手段,对“大益酵池”微生物进行研究,揭示了普洱茶渥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消长规律;掌握了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溶氧等参数;并实现了优势、共性、有益微生物的可培养,并于2016年5月创制成功“微生物制茶法”,即第三代调控发酵技术。
大益集团微生物研发中心
大益智能发酵车间
微生物制茶法,将传统渥堆发酵由开放式转为人工可控式,由自然接种转为人工接种,由发酵大环境转为微生态小环境,并集成了传统渥堆高温、需氧、多轮次发酵的工艺本质,形成“大益酵池”稳定的、特有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发酵茶富含茶叶成分、茶叶转化成分、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因而具有更高的营养与功效价值。
微生物菌种
普洱茶发酵技术每一代之间既有传承又有根本性的不同,技术跨度很大,技术难度逐步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自然主导到人工干预乃至最后完全人为主导,这是一条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指明了未来普洱茶的发酵技术演进方向,也标志着普洱茶进入了微生物科技时代。
第三代发酵技术产品——益原素A方
致敬熟茶发酵工艺50年
大益纪念茶「金刚」面世
大益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不断精进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熟茶产品更是备受市场的认可与推崇。如今,“发酵”作为“大益茶制作工艺”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
2023年是熟茶发酵工艺研制成功50周年;11月1日,是勐海茶厂的83周年厂庆。双喜之际,大益推出一款特制熟茶产品「金刚」,精选西双版纳优质高山大树茶为原料,经“大益茶制作技艺”发酵、精制而成,稠厚顺滑,浓醇陈香,妙不可言。
一杯熟茶,既传承历史,也回应时代。让我们穿越岁月,沉浸其中,致敬熟茶发酵工艺50年!
本文内容来源:大益茶
图文转自兴茶网,经授权爱普茶网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