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描普洱茶:普洱茶仓储之通风、密封保存之争
今天文章的主题一定是茶叶防潮问题,其实不然,避光、防潮防异味已经被广大消费者熟练掌握了,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存茶方面备受争议的问题:普洱茶存放到底应该通风还是密封!
-
三伏饮茶之忌:三伏喝茶,饮之有道
2022年的三伏天于明日(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初伏、中伏、末伏共计40天。三伏天天气多酷热高温,是暑夏中最为难熬的一段,因此各种度三伏的有效法门便成了时下的必备常识。
-
天威德成经典普洱茶文化:三伏喝茶,饮之有道
2022年的三伏天于明日(7月16日)开始,至8月24日结束,初伏、中伏、末伏共计40天。三伏天天气多酷热高温,是暑夏中最为难熬的一段,因此各种度三伏的有效法门便成了时下的必备常识。
-
【天威德成茶会召集】清心·养心·消夏茶会
时下已是小暑节气,天候炎热暑意正盛。本周末北京经典普洱旗舰店召开专场茶会,引领茶友,通过品饮经典古树茶品,消夏度暑。欢迎茶友报名参加。
-
普洱杂志:茶马古道文化,普洱茶文化之魂
1990年的夏天,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等人来到了川滇藏的三角地带,在古人留下来的几条老路上徒步行走。
-
以茶诗为彩镜,照见一个时代:《斗茶录:民国茶事写真》值得细品
7月1日下午,在云南省图书馆普洱茶文化图书馆里,普洱茶界多位资深茶人相聚在一起,共同见证茶文化研究者李明的新书《斗茶录:民国茶事写真》首发。
-
【石昆牧老师专栏】湿热地区普洱茶仓储窍门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不免会遇到茶友询问有关普洱茶的问题。在这里我还是做一个提醒,请茶友观察自家环境找出对茶品最好的存放方式。
-
何谓茶气?
茶叶既是饮品,亦可入药,自然有其归经。只是了解茶气,必须于熟谙茶叶知识同时掌握中医理论,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研习成果。
-
普洱杂志:一本30年呕心力作的茶书
2022年5月8日上午,由《普洱》杂志主办,普洱茶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普洱茶馆有限公司协办的茶缘·茶源—普洱茶文化名人黄桂枢解读“世界茶源”暨《普洱茶文化与“世界茶源”》签售活
-
天威德成经典普洱茶文化:经典普洱十五周年大事记
经典普洱体系,始于2007年,石昆牧老师与薛薇总执行长于北京创办“经典普洱体系”,创立首个实名制普洱茶论坛“经典普洱论坛”,以倡导正确、正向、正念之普洱茶理念与知识。
-
“普洱茶文化三部曲”压轴之作《普洱茶马古道》出版发行
2月10日,由普洱市政协组织编写的《普洱茶马古道》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系普洱市政协“普洱茶文化三部曲”的压轴之作。
-
“普洱茶文化三部曲”压轴之作《普洱茶马古道》出版发行
《普洱茶马古道》,一条因马帮驮运普洱茶而兴盛的古代商道,一条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一条展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廊。跟随这本书跨越时空,走进真实而丰富的茶马古道。
-
岩文《爱上普洱》: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进程
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关于普洱茶的一些文献记载,作为基础知识,也是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和掌握的,这对于我们认知和更深入的交流普洱茶,也是有助益的。
-
普洱杂志:为普洱茶文化喊魂寻根
普洱茶本就具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质,在古老的马道上,在深山广袤的密林里,在少数民族的风情中……时间之于普洱茶文化,赐予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
“把《普洱》杂志打造成为普洱茶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
日前,普洱市召开了全市普洱茶产业发展务虚会议,普洱市市委书记李庆元在会上指出:要“把《普洱》杂志打造成为普洱茶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
-
石昆牧经典茶文化:何谓好茶「茶学入门」
茶并非是必需品,成为好茶的第一个关键,必然是没有农药化肥、非密植性的生态种植管理方式,否则在求“无害”之前妄谈“有益”是无意义的。而后,在口感、体感、气感方面均有上佳表现
-
黄鹤楼下说普洱:普洱茶文化武汉传播中心正式启动
2021年9月12日下午,在武汉茶博会的主活动区,高朋满座,一件关于鄂滇两地的茶界盛事正在进行,在武汉三镇的茶界大咖、茶人、媒体朋友以及茶友们共同见证下,由《普洱》杂志社发起并推
-
石昆牧经典茶文化:茶之道,水之要
水之于茶事的重要性想必每个爱茶之人都是了然的。自古便有“水七茶三”之语,可见泡茶用水对于最终呈现的茶汤品质的重要性,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泡茶用水呢?
-
天威德成经典普洱茶文化:饮茶闲谈
现代人体力劳动比例降低,很少有温性或实热体质,多数人体质都是偏虚寒。秋季将至,以现代人体质,不宜以寒凉之物进行“润燥”,而是应以温性为主,中性、凉性为辅的饮食调养身体。
-
《普洱》杂志普洱茶文化拉萨传播中心今日揭牌
2021年,西藏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来自普洱市的5000吨低氟普洱茶第一批已运抵拉萨。就在同一天,首发仪式上的茶香依旧,普洱茶文化拉萨传播中心的热度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