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彩的云南人周重林,一个人就是一条茶文化产业链
周重林凭着一己之力,完成了茶书创作,出版,销售以及阅读推广等全产业链的事情,一个人就是一条茶文化产业链。
-
茶业复兴:老班章大堆熟茶发酵,转眼到了第三年
今年在中国许多一线城市颇为风靡的围炉煮茶,其风格就是来自云南的罐罐茶,这是在延续了上千年的一种饮茶法,古老的东西再次流行,云南饮茶风格成为主流,你的茶桌上,会有片来自老班
-
周重林:雅玩的传统应该复兴成为日常
原文刊于《知中:中国茶的基本》杂志014特集,标题《周重林:雅玩的传统应该复兴成为日常》。知中杂志每月出版一本书,每本书一个主题,记录有关东方中国的一切
-
发汗茶:云南百年工艺简史「周重林」
发汗是云南当地老百姓对发酵的称呼,是一种云南本土的茶叶知识,影响了云南百年茶叶工艺。
-
周重林对话李文华:蘑菇沱的前世今生
宝和祥品牌创始人,普洱茶国家标准起草人之一,曾任大益勐海茶厂常务副厂长、主拼配师的李文华先生一直有着复兴传统勐海蘑菇沱茶的心愿,二十年来潜心探索
-
周重林:汪曾祺与他在联大的茶友
在《翠湖心影》里,汪曾祺写到一个茶馆,有二层楼,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因为关门晚,汪曾祺他们会蹭到晚上十点多钟。有时候还乘着夜色
-
茶业复兴:西南联大时期的昆明茶馆,就像十九世纪巴黎的咖啡馆
在汪曾祺的回忆里,抗战期间的昆明茶馆是美好的,在茶桌前,可以与云南美食相遇,也可以与知名教授邂逅,可以不着边际了胡聊海吹,也可以就艰深晦涩的理论深入讨论。
-
周重林:猛锤立顿数十年,中国茶真的站起来了吗?
你的心脏每跳动一次,全世界就有1252杯立顿热红茶被饮用,119罐立顿冰红茶被消费;而立顿每年销售的茶叶净重量相当于约1 4万头成年非洲象的体重。
-
周重林:为什么茶文化会被人瞧不起?
2004年,我去某地参加茶文化论坛,被当做司机或秘书一类,在一群老者之中,20岁出头确实显得扎眼,应邀参与的专家中,看简历,与我最小差距的人也要大我20多岁。
-
周重林,我迫切的工作是让茶道艺术重返艺术殿堂
这是师宗县作协主席林茂对周重林的采访,原文刊于师宗文学刊物《南丹山》2022年第2期。周重林是师宗人,师宗是世界茶源地之一,那里的大厂茶是地球上较为古老的茶树品种。
-
周重林对话钉耙山老毛:为什么钉耙山还会有那么大的魅力?
钉耙山,是一个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信号,只有好茶的地方。这里还是一个连鸡瘟都传不过的地方。这是一个早上被麂子叫声唤醒的地方。
-
茶业复兴:云南茶产业为什么不如福建茶产业
2022年8月30日,福建省发布消息,福建茶产业产值超过1400亿。而云南省,则刚刚迈过千亿茶产业的门槛。两个产茶大省的差距会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为什么云南茶产业赶不上福建茶产业?
-
茶业复兴周重林:讨论茶树原产地到底有没有必要?
周重林,学者、作家,潜心研究茶学近20年,著有多部畅销茶学著作,代表作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茶文入选全国高考,各地会考、联考。周重林长于把茶文化放入人类思想史中体察,
-
周重林:茶叶树种与观念的争论,不亚于一场战争
争论中国是不是茶树原产地有没有意义?这是许多人问过我的问题。或者说,英国人建立起来的茶叶认知,到底对中国茶冲击有多大?
-
茶业复兴:世上并没有红茶树,但真的有红叶茶
茶业复兴周重林:世上并没有红茶树,但真的有红叶茶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为什么茶叶里会有红叶红梗的现象?常见的答案是:做茶时候工艺出
-
茶业复兴:美国建国初期,在与中国贸易中走出封锁困境
200多年前,是中国帮助美国度过了最艰难的建国时刻。
-
茶业复兴:你啥时候有“为往圣继绝学”之心志?
数年前,无意从二手市场淘到一本《陆子茶经》,扉页上写着“诸冈存先生惠存”,落款“天门县长胡厂桥敬赠”,但中间还有个时间:“昭和十五年”。
-
茶业复兴周重林:在中国历史上,最内卷的是茶
中国随地产茶,无足异也。而西北游牧诸部,则恃以为命。其所食膻酪甚肥腻,非此无以清荣卫也。自前明已设茶马御史,以茶易马,外番多款塞。我朝尤以是为抚驭之资,喀尔喀及蒙古、回部
-
周重林:云茶秘境钉耙山考察记
钉耙山,是一个没有农业,没有工业,没有信号,只有好茶的地方。这里还是一个连鸡瘟都传不过的地方。这是一个早上被麂子叫声唤醒的地方。即便是见多识广的老茶客,来到钉耙山也忍不住
-
福海茶×周重林《茶叶战争》出版10周年铂金纪念茶限量发售
2022年,周重林先生的代表作《茶叶战争》出版十年。十年间,这本书出了多个版本,热销40万册,是茶界的长销书,也是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