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业复兴:什么样的风从你心里吹过?
每一年在北京遇到李阳泉,都撞衫。去年是蓝色长衫,白色衣领与袖口。今年是黑色棉衣,红色袖口。上年在他的书局吃茶,说起琴道,说起书法,都被我写进了《宋茶:风雅与腔调》里。
-
蔡襄:一位真正的茶人【茶业复兴周重林】
今天普洱茶著名村寨老班章、冰岛,每年拍卖茶王树大单株,动辄就是几十万起,大有宋人玩茶之风。而老班章茶王树自2020年来开始枯萎,如今几近死亡,故事亦同王家白茶树。
-
茶业复兴:茶树的秘密生活
古茶树的天敌,雷劈野火这样的自然灾害是一种,白蚁这样的虫害是一种,人类的刀斧是一种,所以每一次摸着古茶树粗壮的躯干,都会思考它怎么活下来?
-
关于普洱熟茶,你最关心的是不是这10个问题?
关于普洱熟茶,你最关心的是不是这10个问题?关于普洱熟茶的十大问题你都知道吗?了解了这十大问题,那么你对熟茶也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
读书会|李家华教授|8月24日讲紫娟茶
李家华,教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云南省农业现代化重点产业茶叶产业专家组专家。
-
熟茶技术50年,以时空茶会传递品饮价值
在以绿茶为母体的中国,一杯红汤普洱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努力,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接纳。今年是普洱熟茶技术50年的重要节点,半个世纪以来,这杯红汤茶背后的历史变迁与产业发展值得每
-
茶业复兴:大明第一才子杨慎的茶人风范
2023年8月的一天下午,杨慎诞辰535年之际,我怀着极为敬仰之情,走进了他当年在此的居所“碧峣精舍”——时下人们口中的“升庵祠”,默念其被广为传颂的著名诗句“天气常如二三月
-
茶业复兴:茶艺比赛,除了选美化,还有别的出路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现在的茶艺比赛,比的不是泡茶的技艺,而是一种带场景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服饰、音乐、茶具、动作以及主题高度协调,在这种语境下,颜值高的人自然会获得
-
茶业复兴:普洱茶当下的特点是碎片化特别严重
昨天和朋友喝茶,和朋友的朋友是第一次见,她问了一个问题,山老师,普洱茶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
-
茶业复兴周重林:世界遗产,终于轮到景迈山
昨天看到消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获得推荐,这意味着景迈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倒数阶段。周总2010年负责《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研究报告》,当时便建议把古茶园单独申报
-
茶业复兴:现在的茶会,越来越像搞传销的?
一位资深茶人不确定地告诉我,是不是现在某些茶会越来越像搞传销的?我也不确定,就丢了一个朋友圈。另一个资深茶人说,请把“像”字去掉
-
茶业复兴:2023年茶消费与风格正在发生变化
老六堡祛湿,老白茶解毒,我都忘记了老普洱有什么功效。往年大马仓带着老普洱来,今年带着老六堡来。我去了深圳三个茶馆,他们都有泡老六堡。
-
重磅原创!周重林:云南百年工艺发汗茶工艺史
现在已知较早详细介绍普洱茶工艺的文章,可能来自胡作舟的《栽茶浅言》,这篇文章刊于1927年第6期《云南实业公报》,很全面完整地介绍普洱茶从种植到加工各项工艺,制作工艺部分文字如
-
周重林:雅玩的传统应该复兴成为日常
原文刊于《知中:中国茶的基本》杂志014特集,标题《周重林:雅玩的传统应该复兴成为日常》。
-
茶和天下:是中国茶的新表达与新腔调
2022年5月下旬,国家层面启动了“茶和天下·雅集”,号召各省带上自己的琴棋书画茶等拿手绝活,带上自己艺术家,到精心遴选的42个国家去雅集,去呈现中国式的美好生活。
-
陈椽最早提出茶业六大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会争论到现在?
此后迄今,所创制新的花色品类,都包括在六大茶类之内,无出其外。现时茶叶名类数以百计。俗谚“茶叶学到老,茶名学不了”。
-
茶业复兴:植物学家在茶观念的战场
云南境内不断发现的大茶树,引来了植物学家的关注。1981年,中山大学教授张宏达率先完善了山茶属分类。在张宏达之前,植物学家对茶所知甚少,学名也是极其混乱不堪。
-
蔡定益《香茗流芳:明代茶书研究》读书会
蔡定益,历史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史研究,重点是茶史和陶瓷史。目前已主持结题教育部、省、市和校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
-
春茶季,如何在茶山正确地凹造型?
2017年,茶业复兴微刊推出了春茶季上山大攻略来了,你的药品、衣服、高度酒、以及装下美食的胃准备好了吗?在短短的一年间,我们又学会了一些新技能可以传授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
-
茶老板恨不得用开水烫人的6种场景
翻了翻书架上的《吃茶养生记》,说这本书好,翻译得也很好。多年前,我遇到一个人,跟我说,《茶之书》翻译得不好,原文的日语很不错。可是,他们不知道,《茶之书》原文其实是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