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美学茶意相伴」肖思学:茶空间之历史发展脉络
近年来,随着“生活美学”的复兴,以茶为载体的美学空间在全国各地涌现,成为新时期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2020,茶行业消费补贴元年「茶届白马非马专栏」
2020,茶行业进入平台消费补贴元年。你要的补贴来了,但在当前时代补贴低效的经销商,不如通过平台补贴直接消费者。有了足够多的消费者,还怕招不到优质经销商?
-
「东方美学茶意相伴」李乐骏:中国茶美学空间是茶产业的一次转型升级
「东方美学茶意相伴」近年来,随着“生活美学”的复兴,以茶为载体的美学空间在全国各地涌现,成为新时期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
「东方美学茶意相伴」刘悦笛:中国茶空间的美学标准
中国茶美学空间的设置标准,我以为,基本上该有三点:第一,茶空间体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第二,茶空间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方式;第三,茶空间体现中国人的“时空”方式。
-
大国茶匠任怀灿:没有情怀,哪有远方(下)
昨天我们推送了任怀灿先生与普洱茶结缘,对景迈独有的情怀。今天,我们继续聚焦任老与茶产业温情10年,有关幸福感,责任感和道义的故事。
-
大国茶匠任怀灿:没有情怀,哪有远方(上)
生活在昆明的人,也许不知道任怀灿,但是提起“南亚风情园”“南亚风情第壹城”“七彩云南花之城”“古滇名城”,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些都是任怀灿创立的诺仕达集团旗下的产业
-
名山贡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在古纯共识之下,名山贡茶的交易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大增加。名山贡茶要实现有序的规模化产业开发,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跳出“古纯”旧共识,形成新时期的名山贡茶品质共识。
-
茶百科:4个关键词,告诉你世界一流的茶种是怎样的存在?
勐库——一个与茶有关的名字。更是爱茶人必经的一站,驰名中外的勐库大叶种茶就植根于这片净土。在这里,可以找到茶的起源,可以品到世界一流的茶种,可以领略一山一味,可以观望普洱
-
黄桂枢:云南澜沧邦崴古茶树的发现考察论证(节选)
这篇论文是在1993年4月举办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上提交的论文。
-
医学专家揭开饮茶预防两大健康杀手的秘密
现刊出韩驰教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客观而科学地介绍了饮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及饮茶对辅助降血糖的效果,对茶界科学宣传饮茶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马哲峰:凤凰窝寻茶记
夜宿易武镇上的客栈,素爱清静,特意选了临山谷而立的那面客房。久居都市的喧嚣与繁华过后,难得在高山之颠的小镇上落脚,夜里有了最深沉的睡眠,梦里犹觉茶香幽。
-
马哲峰:茶坪寻茶记
出行寻访小微产区国有林古茶园,充分周到的准备才是最应当上心的事宜,守兴昌号的掌门人陈晓雷,已经做了妥当的安排,只待艳阳高照,云开雾散后择吉时出行。
-
马哲峰:冷水河寻茶记
号为普洱贡茶第一镇的易武,有清一代名播天下,京师尤重之。从遥远的西南边疆,到千里之外的京师,因为普洱茶,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藉由漫长的茶马古道,搭建起了经济、文化
-
大国茶匠:苏芳华,见证云茶发展40年(下)
就是这样“无奈”的选择下,却让苏芳华与茶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后,他作为茶叶技术人才,从故乡湖南来到他乡云南,与茶相伴,直至今时。
-
普洱茶专家高照教授教你辨别野生茶与古树茶
高照教授指出,某些商家常把野生的种和栽培的种混淆在一起,他们说:“我这里的茶是采摘自三百年到一千多年的茶树。”高照教授说,一千多年以上的茶树都不是栽培型的,栽培型的茶树最
-
大国茶匠:苏芳华,见证云茶发展40年(上)
苏芳华,湖南祁阳人,1942年1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专业,1976年进入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
-
锦地普洱沈忠华:俗称茶气的说法科学吗
什么叫茶气?茶友们说的茶气我感觉应该是茶汤的“劲”大与小,大了叫茶气足,香甜可口、少苦味就叫茶气不足,这就会走入喝茶的误区。
-
茶企如何打造出“扛把子”的经典产品?「兴茶视角」
在众多跨越世纪的品牌,背后都不乏几个“特别能扛”的经典产品,这些经典产品打造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方法与逻辑是值得茶企们学习与借鉴的?
-
2019年茶企负重前行:二线品牌逆袭机会更大「兴茶视角」
2019年下半年,茶叶市场呈现逐步回暖态势,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接下来,茶企到是夹缝中求生还是富贵险中求?谁的机会更大?
-
什么样的茶算好茶?格高则韵远,格卑则韵无
梅子箐茶,其品质特点可以和冰岛茶相媲美。他总结说,梅子箐和冰岛茶相比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没有冰岛老寨的好,但远远胜过地界、南迫、坝歪、糯伍四个寨子的茶。他强调说
-
张顺高:半个世纪的茶海之梦
张老是湖北五峰人,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自1960年来到云南,至今已经过去近60年了,他却乡音不改。
-
茶人:何仕华的风雨邦崴路
1991年的云南边地,县与县之间只有蜿蜒的盘山公路,更不用说通往村寨的道路,多是泥泞的土路,没有摩托和汽车,少数民族背着竹篓光着脚,上山下山,一天往返几十公里不止。
-
疫情之下,普洱茶产业何去何从?
3月初,云南农业大学一篇《云南农大首次发现:茶叶有效成分强力结合新冠病毒S蛋白,并阻断与ACE2受体结合》,让普洱茶被“聚焦”。
-
业界黑幕:揭秘冰岛天价茶的神话传奇
用心泡茶,用心品茶,唯有“用心”才能捕获茶的芳心。第四次开汤品饮2013年冰岛地界,甜、韵上乘,这款茶最惹人之处在于,品饮后口腔中依旧透着一个迷人的“甜韵”,纯粹而悠远。
-
马哲峰:易武国有林寻茶记
年复一年,行走茶山,韶华易逝,好茶难寻。问世间,有多少爱茶人,情不知所起,却为茶一往而情深。茶的外形朴拙,茶的汤色清澈,茶的滋味隽永,茶的香气清幽,茶的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