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杂志:中国茶名趣谈(中)
以成品茶形状定名,一般前缀都是地名,以区别于同名者,比如毛峰,有黄山毛峰、遵义毛峰等,毛尖有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
-
普洱杂志:中国茶名趣谈(上)
我国茶树地方群体品种和育成品种有数百个之多,茶叶名称有一二千之余。不仅茶树形态多姿多彩,茶名也是多种多样,如有的直露其意,有的深藏隐晦。
-
普洱杂志:人性的茶杯
在玉一般润洁的茶杯里,散发着花一样的芬芳,在那儿时间、空间无始无终……它是大自然变幻的形式,是永恒的生长,是不断回归自身的过程。
-
普洱杂志:普洱茶醇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变化
我们往往比较容易看到变的结果,例如汤色转为橙红,抑或是出现梅子香、果香、木质香等等,但是这些味道从何而来呢?在普洱茶的内部,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
普洱杂志:普洱老茶的境界
普洱老茶是活着的“古董”,经过几十年由新茶变老茶的历炼和修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温和低调、醇厚内敛、绵里藏针、禅寂贵气——这就是普洱老茶达到的境界。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蛮砖茶山么连寨行纪
古茶树几乎都位于陡坡上,自然生长的茶树千姿百态,有些望天生长成了高杆茶树,有些茶蓬如伞状开展。采茶工搬着梯子在茶园里来回穿梭,攀上爬下的逐棵采摘鲜叶。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革登茶山石良子行纪
高山上的土地肥沃的坝子,那是养育人们的世外桃源。香烟缭绕的山间小庙,那是过往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看天上的云聚云散,看眼前的人来人往。人文的记忆,自然的滋味,藉由这一盏茶,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莽枝茶山红土坡行纪
红土坡本村人从二〇〇三年开始种茶,多数是二〇〇六年政府扶贫的时候发下的苗子种的茶。往后茶叶市场好起来了,尝到甜头的茶农自己育苗、买苗种茶,持续了好多年。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莽枝茶山曼丫行纪
近年来,习惯于住在茶山人家。午后小憩,窗外阳光炽烈,屋里却有丝丝凉意。顺着山谷吹来的风掠过树梢,枝丫间传来婉转动听的声声鸟鸣。在这冬日樱花满山,春来百花遍野的茶山上,梦里
-
白马非马专栏:“生茶不是普洱茶”批判论
对普洱茶最有利的方式,就是生茶、熟茶都归黑茶类。所谓独立成第七大茶类,是不可能的空想……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蛮砖山纳竜坝寻茶记
回转纳竜坝岩金家中,依罕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这种传统的傣族风格干栏式建筑,难以抵挡这般高温酷暑天气,转个不停的风扇吹出来的都是热风,吃个饭的光景如同蒸桑拿,每个人都是大汗淋
-
喝茶|岩骨花香“黑美人”
高山云雾出好茶。临沧是云南最大的茶叶毛料产地,其临翔区邦东乡也是著名茶乡,以昔归、娜罕、曼岗“三杰”最知名。
-
普洱杂志:古茶园保护之我见
想要恢复古茶树自然生长方式,第一步要保护古茶园里特有的地表“草植被链”,同时保护古茶园里的其他高大树种。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蛮砖山洪水河寻茶记
马哲峰,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出版有《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
-
马哲峰:蛮砖山小曼乃寻茶记
马哲峰,勐腊县首届普洱茶文化传播大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出版有《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
-
普洱杂志:易武,王者隐匿的名山
易武茶区,在许多普洱茶爱好者的眼中,颇有“天花板”的意味,有人甚至会说“易武是喝茶人的最后归宿”。
-
普洱杂志:微生物如何影响与塑造与众不同的普洱茶
当微生物与普洱茶的关系已经逐步被科学研究者揭示,在普洱茶变化过程中,微生物所发挥的作用也愈发清晰了起来。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小生命在转换着普洱茶的滋味,让我们为之神往。
-
大华交益社丨昆明老茶馆的背影
大华交益社,对当下人是如此陌生的名字,却是一位民国时一位奇女子在昆明的舞台。在学者的探究和追问下,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这样一段有趣的往事,一窥彼时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普洱杂志:布朗山,南糯山,勐海的辉煌与挑战
茶,是源于山野的生命,而普洱茶更是如此,长山大水给普洱茶的生命增加了厚度,不仅让茶叶的特性和品质突出,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成为了山野间人们的生活来源和幸福指标。
-
普洱杂志:普洱茶教育改变“绿茶思维”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正式颁布。
-
普洱杂志:普洱茶的生茶为什么不是绿茶?
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教授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0715:2023《茶叶分类》正式颁布。
-
权威!云南栽培大叶种茶资源的多样性和优质性解读
当然大家都知道云南的茶树多为大叶种,进而很多人就简单地认为大叶种等同于内含物质丰富,等同于茶叶品质好。但是,何谓“大叶种茶树”?其优质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
邓时海:我为什么要修正我的“九字真言”
曾经邓时海讲“品老茶、喝熟茶、藏生茶”,之后他又修订了一下他的“九字真言”,改为了“品老茶、喝青熟、藏生茶”。
-
普洱茶变幻的口感
如果一定要用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透润。普洱茶在陈酽、透润的基调下变幻无穷,而且,每种重要的变换都会进入茶客的感觉记忆,慢慢聚集成一个安静的“心理仓贮
-
普洱杂志:腾冲封姓两代茶人的故事
腾冲也产茶,早在元代,这一带就有茶叶贸易存在。李京在《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中提到的:“金齿百夷”“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