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洱杂志:东方之“隐”与普洱茶
回到比尔·波特,回到《空谷幽兰》,回到中国的隐士,回到茶,回到禅,回到中国传统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茶与禅的生活方式。
-
只见树叶,不识森林丨离茶远矣
更可喜的变化是,随着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茶树回归到自然生长状态后天性得以释放,不但茶变得越来越健康、安全了,品质也得到极大提升,香气、口感、厚度等越来越接近古树……
-
大叶种茶树与中小叶种茶树的区别
在茶叶教科书上,虽然涉及到大叶种茶树与中小叶种茶树的区别,但内容相对狭窄,只是在物理性状与个别化学成分上做出提示。
-
古树茶,还敢不敢买?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我们迎来了全新兔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在此《普洱》杂志恭祝大家:开工大吉!事业蓬勃!
-
绿色的节日,在普洱茶的故乡
我们走进茶的故乡云南,总是会遇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同胞。他们色彩斑斓,载歌载舞,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千百年,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
越陈越香丨普洱茶的核心价值之一
普洱的汤香是有生命的,富于变化的“汤香”。所以,普洱茶核心品饮价值的准确表述应该是“越陈越香的汤香”。普洱茶存放上一段时间之后,苦涩渐褪,“酽”逐渐演化为甘醇
-
普洱杂志:普洱茶,茶人的“最后一站”
“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站”这句话不知不觉在茶圈里流传许久了。如果说品中国茶是一段美妙的生命旅程,那么,许多人或许是从绿茶和红茶入手,一路行来,偶遇白茶的清新、黑茶的健康、岩
-
普洱杂志:普洱茶与微生物的秘语
2013年5月27日,经全世界主流植物学界和茶界的共识,由国际茶叶委员会颁发给中国云南普洱市“世界茶源”的称号。由此,茶树起源的争论有了基本的确认。
-
普洱杂志:泡茶的经验和技巧,哪个更重要?
从吃茶到喝茶,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是茶从一味药,到一种食物,再到一种饮品的演变,这一演变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
-
普洱杂志:回报的计算方式
先生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过度精明取得的利益是一种掠夺。好了,杂志每期给我的篇幅也就这么多了,“回报”这笔账说没说明白,我也不清楚,可大家都是明白人!我想。
-
普洱杂志:张学智的茶诗和他的朋友圈
杨凯老师讲述了张学智的生平,他所处的时代是整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但是,仍有一些人并未义无反顾的投身洪流,而是退而寻静,给后人留下了这些真挚而浪漫的吉光片羽。
-
七彩的云南,有一抹“白”丨聊聊两种云南白茶
七彩的云南,有一抹白丨聊聊两种云南白茶原创段兆顺普洱杂志2023-01-0518:08发表于云南云南实在是茶的王国,滇红茶、滇绿茶、普洱茶、白茶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倚邦弥补行纪
马哲峰,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出版《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读懂普洱茶》
-
【聚焦】匠心制茶,推进文化自信!
蔡镇楚,号石竹山人,湖南师范大学著名教授,中国茶文化专家,茶美学的开创者,中华茶祖文化的理论奠基人,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
普洱杂志:用智慧点亮我们的精神光谱
2023年,我们注定将开启一段新的旅程,它会有人间烟火气,也会有持续的深入探索,讲述更多茶人的故事,就像《普洱》杂志创刊人王洪波老师在这篇文章中所言,一本杂志背后“是一种品质
-
大转折:2023年茶行业前景展望
入眼所见,最近三年,茶行业中人,日子大都不好过。尤其是即将要过去的2022年,日子尤其难捱。又到了岁末年初的时候,面对马上要步入的2023年,茶行业的前景如何呢?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倚邦曼拱行纪
马哲峰,茶文化学者,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行知茶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主编出版《普洱寻茶记》《读懂中国茶》《普洱六山记》《寻味普洱茶》
-
普洱杂志:关于普洱茶的分级体系的探讨
作为探索性文章,当然不能成为定论,甚至还有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但是它足以引发大家对葡萄酒体系借鉴方式的学习和研究。本刊也愿意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欢迎广大读者参与其中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倚邦老街子行纪
过往的十多年间,连年赴倚邦寻源问茶,我们无数次感叹茶山的广袤,同时也燃起了雄心壮志,早就在内心许下愿望,期待能够有一天遍倚邦茶山的村村寨寨,亲自领略一寨一味的古树茶风韵。
-
7452、7532……那些当年的非主流唛号普洱茶点滴
计划经济时代云南普洱茶的主要销售地是香港,某种程度上,那个时代的普洱茶好卖与否都由香港茶商说了算。与当时占据主流市场的普洱茶相比较,它们成为了那些年的非主流。
-
普茶藏珍:普洱茶在芳村的几种盈利模式
无论是哪里的普洱茶爱好者,恐怕没人不知道广州芳村——这个普洱茶的集散地、复兴地、风云地。在这里跟大家也分享一篇干货好文——《普洱茶在芳村的几种盈利模式》。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倚邦河边寨行纪
啜饮一口茶汤,走出茶室,抬头仰望天空的繁星点点,举目远眺茶山的万家灯火,让人不由心也为之沉醉。
-
行知茶文化讲习所:倚邦茨菇塘行纪
壬寅年冬月农历大雪节气过后,倏忽之间,茶山上的气候变得寒凉起来。即便在这寒暑不侵的热带高山上,物候依然随着节气变化律动。
-
一文看懂丨云南垂直气候带中的森林茶园(下)
暂时离开令人心驰神往的热带雨林,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亚热带森林。它们分布广泛,可以说涵盖了临沧、普洱等许许多多重要的普洱茶产区。
-
一文看懂丨云南垂直气候带中的森林茶园(上)
说到云南茶,森林是一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广受茶友们喜爱的古树茶,它的独特魅力也正是来源于其不可复制的原生态的森林生态环境。